藝術家 Artists

許遠達 HSU, Yuan-Ta

跨領域藝術Interdisciplinary

宜蘭人。德州州立理工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博士班博士畢業。曾任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邀請評圖委員、西南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邀請駐校藝術家、美國德州理工助教、臺南科技大學美術系講師。策劃多次聯展,並經常在《藝術認證》、《藝術家》、《藝術觀點》發表藝評。

臺南—洛杉磯對飛計畫III《搭空橋》策展論述
「空橋」是連接登機門與飛機艙門的通道,概念上,是通往其它國家的國境邊緣。此次的展覽引申空橋的概念,以搭建相互通往的空橋表現,在「準時起飛」計畫的延長線上,「搭空橋」所欲搭建的便是社群與社群、城市與城市及文化與文化(3C)的穩定交流模式。期望所建立的不是符號式的想像記憶與理解,而是藉此進行深度的文化接觸性交流。因此,本次的對飛計劃規劃有兩個部分:「藝術家展覽」,以及「臺南地區藝術家、藝術團體、在地藝術村的交流探訪」。

首先,藝術家的展覽分為臺南藝術家聯展與洛杉磯藝術家聯展兩個交流展。臺南藝術家聯展將於2015/11/20率先開展,迎接遠道而來的洛杉磯藝術家。展出的作品除了針對文化交流的概念作回應外: 如王婉婷的〈協力的任務〉、林煌迪的〈A8登機門〉、李承亮的〈打包過境〉及陳寬育的〈臺南—洛杉磯對飛計畫2《臺南/準時起飛》〉及曾偉豪的〈語林〉;另外,王瑞亨的〈中樞空間的物件二次性〉、黃逸民的〈喘息〉、梁任宏的〈向地心飄移〉、黃嘉敏的〈來自遙遠記憶〉、詹士泰的〈無題〉、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的〈4組語言∞種關聯〉等則以藝術家本身既有的創作脈絡開展,藉本身作品的文化內涵對應搭空橋的概念。而即將而來於2016年1月30日開展的洛杉磯藝術家聯展,則採現地創作的方式進行。洛杉磯藝術家Christopher Pate、Flora Kao、Joshua Callaghan及 Yvette Gellis將就他們在臺駐村期間的生活及文化觀察進行創作。

其次,地文化交流及藝術家交流部分,將舉行「藝術家擺樂趴」與「藝術家座談」。而現地創作期間,有別於以往的駐村模式,將安排歷史、文化及藝術的參訪,遊歷臺南地區藝術家工作室、藝術團體、在地藝術村的交流探訪活動為主。「搭空橋」計畫首重搭建交流模組的概念,期望以此模式為日後與LA的藝術圈建構常態性的交流機制。
 

 

回上頁 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