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奧地利薩爾茲堡文化廳薦送的藝術家王霽昕,11月8日在蕭壠文化園區舉辦《歲月的身影》駐村成果展,展覽呈現「糖」與「鹽」的對話,兩者隨著藝術家,穿越奧地利與臺灣的兩端,牽繫起歷史發展漫長的背景。
在奧地利「鹽」象徵著聖潔、永恆、永久之約,而在臺灣「糖」代表著甜蜜、富足及高貴,兩者都曾經讓產地的國家帶來財富,但同樣的也為底層人民帶來苦難,如今在我們生活中扮演重要的地位,但卻又常使人遺忘存在,本次展覽將透過藝術家的筆觸帶您看見糖的「歲月的身影」。
藝術家王霽昕駐村期間對佳里地區史料蒐集調查及走訪,透過史料老照片為藍本繪製數十幅油畫,將臺南佳里區在地的元素融入畫中,民眾可以看到蕭壠糖廠、甘蔗採收、西拉雅平埔族、梅花鹿、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等意象;此外,王霽昕在當地透過佳里頂廍里里長、糖蔥達人陳恆雄等人熱心協助,以糖為原料製作出甘蔗形象的裝置藝術,此雕塑串聯糖與鹽,另經無數實驗才完成,體現人與人交流的結晶,也是種另類的藝術家與工藝師對話。
奧地利薩爾茲堡原文意義即為「鹽堡」,當地開採鹽礦自古為領主、王室帶來財富,但開礦坑採鹽、砍伐大量森林燒製鹽的後果使得人民生活在污染之中,財富也只集中於權貴;而臺灣自日本殖民以來開設大量新式糖廠,生產大量的糖為當權者帶來財富,但同樣的種植甘蔗的農民卻受到嚴重的壓迫及剝削,時常聽見的諺語「第一憨,就系種甘蔗給會社磅」即是述諸蔗農悲苦情境,本次展覽回顧歷史,希望藉此重新看見「歲月的身影」,銘記歲月的樣貌。
王霽昕《歲月的身影》展覽地點在蕭壠文化園(臺南市佳里區六安里六安130號)區A14館,展出日期由106年11月8日,一直至107年1月7日,開館時間為周三至周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,歡迎民眾前來參觀歲月餘光所映照出的身影。
回上頁 Back